1.3 課程內容要求 1.3.1 師資來源:985/211高校、中國科學院、中國工程院、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國內外知名院校和科研機構。 ●1.3.2投標人已解決課程版權事宜,不會給學校帶來版權糾紛,不會因為相關爭議影響學校正常使用。若因投標人原因帶來知識產權等糾紛,由投標人承擔由此帶來的一切責任。 1.3.3 課程必需高清拍攝,可在線以720P以上清晰度流暢播放;有完整清晰簡體中文字幕(外語課程有清晰對應語種字幕),有獨立字幕文件;視頻中配備圖片等多媒體素材幫助學生學習,每個視頻文件平均時長約為14分鐘,MP4格式。 1.3.4 每門課程除了完善的教學視頻外,必須至少包含與本門課程相關的圖書、專題兩部分內容,以豐富學生的課上課外學習,其中,相關電子版參 考文獻至少10冊,相關專題至少4個。 1.3.5 每門課程需要配有完善的教學大綱,相關試題庫(選擇題、判斷題、簡答題),每門課程包含140道左右考題,試題每年更新一次;上述資源均可在網絡上直接訪問。 2 通識素養(yǎng)測評產品基本要求 ●2.1測評體系要求 測評需同時具備以下門類:國學基礎:以經典國學作品為基礎,綜合考察中國傳統(tǒng)國學相關知識。主要包括中國古代哲學思想解讀、古代經典作品內容與分析、古代禮儀與文明實際應用等內容。 科學技術:全方位剖析科學發(fā)展的歷史及其精神內涵??己藬?shù)學、物理、化學、生物等領域的基礎理論,以及神經、認知、材料、計算機、互聯(lián)網等領域的最新進展情況。 經濟管理:揭示經濟活動的一般規(guī)律,不僅僅關注經濟活動的一般表象,更能夠深入考察經濟活動背后的理論與實際運作。同時兼顧社會管理領域,解讀管理活動的理論與內涵。 人類思想:探索人類信仰、法理、哲學等思想的發(fā)展歷程及其產生的重大影響,能夠從本質上揭示各種思想的異同。同時能夠聯(lián)結中西思想領域,以宏觀視野對思想進行對比。 文學藝術:對人類自古至今的文學與藝術進行全面而適當?shù)目己?。兼顧中西、古今等多個視角,囊括文學、音樂、繪畫、建筑、雕塑、攝影等各個相關領域的主要作品、大師、事件。 歷史文化:多維度展現(xiàn)世界各種文化的興起與衰亡,剖析人類歷史進程的關鍵轉折點,發(fā)掘個人、組織、事件、環(huán)境等各個要素對整個人類文明演變產生的深遠影響。 2.2 測評題目數(shù)量及時長要求 測評題目內容需要涵蓋上述所有測評內容門類。單次測評題目數(shù)量不少于60道,測評總時長不少于14分鐘。題庫包含題目總量不少于600道。其中測評體系中各門類不少于90道。 2.3 測評內容要求 2.3.1每道題目必須包含題目答案解析,能夠明確解釋題目考核相關知識點。 2.3.2測評需要包括文字題、圖片題及音頻題三類。 2.3.3測評題目需要有完整的測評知識點體系作為依據。知識點體系至少包括三個層級,對知識點表述清晰、準確、全面。 2.3.3測評完成后,需要提供詳細的學生報告。報告中需要包括測評體系六大門類的詳細分數(shù)、成績評價、全國對比情況,要能夠回看學生歷次測評結果。 2.3.4測評完成后,需要提供詳細的學校層面的統(tǒng)計報告。具體內容包括本校的整體情況,分專業(yè)、年級、性別、生源地分析學校測評情況以及全國對比數(shù)據。 2.3.5測評完成后,必須能夠推薦相關學習資料,幫助學生提高通識素養(yǎng)能力。要求推薦不少于6門相關課程及10本相關圖書。 3 、平臺功能技術要求 3.1 學校教學管理功能要求 3.1.1 提供學校專屬站點和域名,支持定制學校個性化課程網站,學生可通過個性化網站進行登錄。 3.1.2 站點數(shù)據獨立存儲、獨立維護,保障各學校站點之間互不沖突。所有數(shù)據實時備份,保障數(shù)據安全。 3.1.3 支持各站點更新維護,并保證更新維護不影響數(shù)據。 3.1.4 實現(xiàn)統(tǒng)一用戶授權和單點登錄,支持直接用教務系統(tǒng)賬號密碼登錄。 3.1.5 設置管理員、教師、學生三個用戶角色并賦予不同用戶權限:管理員可以添加、編輯、鎖定、刪除二級管理員、教師和學生賬號;教師可以在課程下添加和刪除學生,不影響后臺數(shù)據;管理員可以模擬教師和學生登錄。 3.1.6 支持在教務系統(tǒng)選課再將選課數(shù)據導入平臺。 3.1.7 支持在平臺上自主選課,學校可以根據需要限定每人選課門數(shù)、學分數(shù)上限以及每門課程選課人數(shù)上限。支持學生選課前試聽課程。支持限時退選,教師可設置是否自主選課,是否允許退選。支持必修課直接導入。 3.1.8 支持學生數(shù)據的統(tǒng)一導入與成績統(tǒng)一導出,提供數(shù)據模板。 3.1.9 學生考核包含視頻、作業(yè)、考試、在線時間、擴展閱讀多個維度,需能根據學校需要統(tǒng)一設置,也能根據不同課程分別設置。 3.1.10 平臺支持對助教教師及學生的行為進行記錄與分析,包括學生使用各模塊學習的時間分配、學習次數(shù),學生在學習教學資料、參與輔助教學的情況匯總,提供教師工作行為分析,包括教師使用各模塊教學的時間分配、教學次數(shù)。 3.1.11 采用多種手段對某一課程的教學效果進行在線實時統(tǒng)計,對班級成績進行統(tǒng)計分析,對教師學生行為進行統(tǒng)計分析,支持表單和圖表樣式顯示結果,可以導出統(tǒng)計結果。 3.1.12 支持課程評價與問卷功能。 3.1.13 管理員可在后臺設置相應的開課審核機制,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開課管理,可選擇手動審批可或自動審批。 3.2 學生在線學習要求 ●3.2.1 課程需支持闖關式教學,學生必須在完成當前任務后才可進入下一環(huán)節(jié)。系統(tǒng)還需支持一鍵式取消闖關模式,在取消闖關模式后學生可自由進行學習。 3.2.2 課程支持復習模式,允許學生自由學習。 3.2.3 闖關模式中的學習任務應至少支持視頻、作業(yè)、閱讀三種類型。 ●3.2.4 學生在線學習課程時需支持進度記憶,支持防止快進、防止跳集觀看,支持當前活動窗口探測,防止觀看課程時進行其他活動。系統(tǒng)還可取消防快進、防跳集、當前窗口探測功能。支持長時間無活動自動停止播放。 3.2.5 支持課程視頻中插入考題,學生必需回答正確才可繼續(xù)觀看。 3.2.6 支持在線考試功能。 3.2.7 支持學生在線進行討論、答疑與尋求客服幫助。 3.2.8 支持學生進行在線電子書閱讀,可對接學校數(shù)字圖書館。 3.2.9 課程支持直播和拓展閱讀的功能,并能將這兩項納入學生考核體系。 3.3 教師教學管理功能 3.3.1 教師可發(fā)布各種通知,通知實時推送到學生的各個終端;系統(tǒng)自動反饋通知閱讀情況,教師可在線查看。 3.3.2 需靈活支持選課學生增刪改操作。 3.3.3 教師可設置課程的發(fā)布模式:包括闖關教學模式與自由學習模式,還可選擇一次性發(fā)布學習任務和分批自動發(fā)布學習任務。 ●3.3.4 課程可以無縫鏈接到學校圖書館資源,可根據課程需要推送大量相關資料;平臺提供可檢索查看的數(shù)字資源,至少包含100萬種電子書,10萬集名校、名師的學術視頻,300萬個文檔。 3.3.5 教師可以選擇部分文檔進行分享,作為參 考資料。 3.3.6 除了平臺自帶題庫外,需支持教師自己出題,進行發(fā)布考核,并納入考核方案,所有習題自動生成題庫,支持題庫批量上傳和下載 3.3.7 教師可在線出卷并發(fā)布考試,支持線上試卷導出打印。 3.3.8 支持客觀題在線批閱。 3.3.9 支持根據考核標準進行成績自動統(tǒng)計。 3.3.10 教學結束后支持課程歸檔。 ●3.3.11 支持教師在線查看數(shù)據統(tǒng)計,包括課程信息總覽、每名學生學習詳情、課程訪問曲線、各項進度和成績,支持成績導出和線下成績導入。 ●3.3.12 支持自助式考試與機房統(tǒng)一考試,機房統(tǒng)一考試提供客戶端系統(tǒng)。 3.4 學習空間功能要求 3.4.1 為每個教師與學生提供一個個性化學習空間。 3.4.2 學習空間可集成各種個性化信息與應用,需提供APP接口,學校或第三方可以開放一些應用,放到應用中心,學生和老師可以將其添加到自己的學習空間中。 3.4.3 學習空間應具備以下功能或應用:日程管理、課程管理、PBL教學、資源專題、學習筆記、報刊訂閱、個人云盤、小組交流等。 3.4.4 學習空間需展現(xiàn)學生已經選學的全部課程或教師開設的全部課程。 3.5 移動教學 3.5.1 支持iOS和安卓兩個平臺,支持手機和平板電腦等設備,實現(xiàn)在線移動學習、討論、答疑、交互等功能。 3.5.2 移動端與PC端學習進度、學習數(shù)據保持同步,教師可以對課程和學生進行統(tǒng)一管理。 3.5.3 支持手機直播功能,學生可以通過移動端參加網絡課程在線直播,并且可以在觀看直播的同時,參與教學互動。 3.5.4 支持在線學習及過程監(jiān)控,防止拖拽,防止跳集。 3.5.4 支持在線完成作業(yè)、討論、答疑、考試等操作。 3.5.6 支持在線閱讀相關電子書,同步記錄學生的閱讀進度,并將閱讀計入到考核當中。 3.5.7 支持混合式教學,支持課堂互動,支持發(fā)布簽到、搶答、選答、問卷、統(tǒng)計等課堂教學工具。 3.5.8 包含個人移動學習評價系統(tǒng),根據使用量、筆記量、訂閱量、閱讀量等進行排名、評級,從而激勵學習行為。 3.5.9 支持手機端統(tǒng)一考試功能。 3.5.10 實現(xiàn)訂閱相關課程視頻,不少于100個訂閱源。如科技,教育,文史等。 3.5.11 支持用戶基于學習進行社交,支持學習動態(tài)分享,支持跨校交流,支持用戶自由組建基于學習或興趣的小組或社區(qū)。 3.5.12 支持學習筆記管理、編輯、分享,支持筆記文件夾共享,支持相互評論和轉發(fā)。 3.5.13 支持富媒體資源專題在線制作和訂閱。 4、課程運行服務要求 4.1 具備400萬學生在線學習的運營服務能力。 4.2 支持云服務、混合部署、本地化部署等多種部署方式,確保視頻訪問時提供校園網與公網切換服務:平臺遠程訪問、視頻數(shù)據本地安裝、公網訪問。 4.3 投標人需提供軟件系統(tǒng)更新維護服務。 4.4 投標人提供教學和教務全程服務,包括開課/結課的所有對接服務,學生信息、學習成績及學分的導入/導出等。 4.5 提供學生學習進度監(jiān)控、課程訪問統(tǒng)計分析、學習誠信監(jiān)控,可根據學校需求隨時提供教學運行數(shù)據和不誠信學習名單。 ●4.6結課后針對采購人使用情況提供相關課程使用報告。投標人至少提供一所學校的課程使用報告。 4.7 提供在線客服、電話客服、郵箱客服解決學生、管理員、輔導老師使用問題;學生學習的導學、督學(短信、電話、郵件)服務。 ●4.8 學習進程中對學習情況進行問卷調查分析,了解學生感受和意見。 4.9投標人應免費提供上門用戶培訓服務,且時間、地點、規(guī)模由學校制定,每學年培訓不少于2次;投標人應免費提供操作手冊、培訓課程和視頻等參考資料。 5、商務要求 5.1交貨與售后質保期 5.1.1投標人必須在合同簽訂后3個工作日內開始啟動部署工作,5個工作日內部署完畢并通過初次驗收。 5.1.2安裝完畢后,采購人應在5個工作日內組織驗收,并制作驗收備忘錄,簽署驗收意見。采購人有在產品安裝過程中派員監(jiān)造的權利, 中標人有義務為采購人監(jiān)造人員行使該權利提供方便。項目正式驗收結束后,自項目驗收合格之日起算提供1年免費質保服務。服務期間承擔平臺維護工作,保障系統(tǒng)正常運行。 5.1.3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及售后服務期內,項目中標人需承諾指定專人負責與采購人保持長期的聯(lián)系與服務。 5.1.4免費提供完整的平臺配套的產品資料,包括系統(tǒng)安裝使用手冊、系統(tǒng)功能模塊說明書、用戶使用手冊、幫助文檔等。 5.2培訓條款 免費提供系統(tǒng)管理員的系統(tǒng)維護培訓服務及必要的支撐技術培訓服務。提供至少6次總計不低于12學時針對老師和學生的系統(tǒng)應用操作免費現(xiàn)場培訓服務。 5.3服務保障與承諾 5.3.1投標人應承諾保證該項目按時正式穩(wěn)定地運行,并承諾提供一年免費服務時間。 5.3.2投標人應承諾根據對采購人相關業(yè)務運做的規(guī)律來有計劃地制定服務保障體系。 5.3.3該項目一旦運行起來,稍有差錯就會引起各方面的反映和損失,所以系統(tǒng)的售后維護服務和技術支持工作也應有足夠保障。供 應商作為具有豐富信息化校園項目經驗的系統(tǒng)集成和軟件開發(fā)企業(yè),針對采購方不同的系統(tǒng)需求,制定不同的運行保障方案,建立完善的本地售 后服務體系,對采購方提供充分考慮使用者利益的技術支持及售后服務。 除了上述的有關承諾之外,投標人關于服務保障體系的描述應包括如下內容:5.4和5.5的內容。 5.4運行保障機構 主要描述投標人對本項目的運行保障能力。 5.5保期內運行服務內容 5.5.1售后維護服務,定期走訪或實行遠程維護:定期維護的時間區(qū)間、周期和詳細規(guī)劃,規(guī)劃包括:方式、人員和詳細的維護內容。 5.5.2重大事項的及時響應:系統(tǒng)出現(xiàn)故障或意外情況導致系統(tǒng)不能正常運行時,根據供應 商響應的情況描述,針對不同響應級別的即時響應包括:人員、時間和內容等。 5.5.3服務請求的方式:在采購人需要提供服務(包括即時的和非即時的)時,能夠與投標人聯(lián)系溝通的方式描述,應包括:服務熱線電話和聯(lián)系人、聯(lián)系單位信息、信函/傳真、電子郵件、服務網站。 5.5.4服務請求的流程:投標人對用戶的支持或維護請求處理流程的流程圖和詳細描述。 5.6項目最高控制價:9.98萬元 |